首页 j9九游会安卓版下载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j9九游会安卓版下载 > 新闻动态 > 植物营养平衡需从头认识

植物营养平衡需从头认识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3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38

人类从远古走来,是大自然哺育了人类。大自然不断变迁,所有生物(动物和植物)遵循“适者生存”的规律,逐步形成了天然的生态链和食物链,这就是我们今天意识到的生态平衡。认识植物营养平衡就必须从生态平衡说起。

图片

  从原始部落走到今天,人类群体数量增长速度一旦超出生态链的承载能力,便会导致食物链紧张甚至崩溃(饥荒)。为了缓解现状(食物链平衡),促生了肥料的诞生。原始肥料是模仿大自然生态现象,把落叶、茎秆等动、植物残体施入土壤实现粮食增产,但这只是一种动态平衡。人口数量继续增长,原始肥料(农家肥)已显得不够给力,平衡频繁出现危机,迷茫中来了化肥这个“不速之客”。化肥虽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,但从此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,也使粮食增产措施步入了误区。

图片

请看图表:碳+氢+氧=96%,氮+磷+钾=2.7% ,其余10种之和=1.3%,其中钾占比为1%。

图片

然而自化肥引进以来,人们只注重氮肥、磷肥、钾肥等矿质肥料的应用,忽视了碳、氢、氧营养元素的供应,认为植物完全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足量的碳、氢、氧,不必另加供给。这一认识误区使有机肥的作用被忽视,长期以来肥料行业也无人涉足以碳为原料的肥料开发,大量有机弃物被浪费,二氧化碳也因得不到合理应用成为了温室效应的“元凶”扭过回头来看,才发现我们丢了西瓜,捡了芝麻。

“植物营养之桶”最宽的短板是碳

图片

科研结果早已证明,碳、氢、氧 三元素 占作物营养总需要量的96%以上,氮、磷、钾和中、微量元素加在一起的量仅占作物营养总需要量的不足4%。几十年来,我们的施肥违背了自然规律,把盐当成了主食,把化学农药当成了保增产的灵丹妙药,人们又无奈 地吞食自己种下的苦果。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,对于繁衍生长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而言,打比方如果碳(有机质)是主食,化肥(矿质元素)就是盐。盐, 在任何时候不能当成主食! 据调查,健康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应该在3%以上,而我国大部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平均值不到0.5%。说明土壤养分已经严重失去了平衡,必须及时增施有机肥,补充有机质进行调理。 在土壤中,有一支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大军。我们施入土壤中的所有东西,必须经微生物大军分解、转化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,并且,一切有害物质也要靠它们去降解。      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依靠什么呢?它们的口粮就是有机质(碳元素)。如今,土壤中的有机质几乎为零了,微生物还能不被饿死吗?微生物全饿死了,化肥等所有东西就得不到分解、转化和降解,即使上到地里作物也不能吸收,上的再多只能形成土壤板结、酸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。农业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,一旦被破坏,仅靠经营哪一方面的产品去修复是绝对不行的

 必须认识到,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,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是其生命的基础。碳、氢、氧作为95%的植物营养,碳元素的吸收形态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碳酸氢根阴离子,氧、氢元素作为植物营养的吸收形态主要是水,因此碳(二氧化碳)元素与氢、氧元素(水)的平衡应当是植物营养平衡的基础。

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水解成为有机酸,通过固定铵态氮转化为氨基酸、进一步转化成蛋白质,此种过程中碳(包括氧、氢)与氮元素的平衡才是植物营养的主要矛盾。而所谓氮、磷、钾三元素的平衡只能是植物矿质营养方面的主要矛盾,而绝非植物营养基础的主要矛盾。只是由于碳、氧、氢三大主要营养元素没有计量,才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误区。

 可喜的是,人们的认识已从误区的雾霾中逐步摆脱,市场上涌现出了大批各种有机肥供大家选用;有必要担心的是,铺天盖地的有机肥名目繁多,人们在购买时眼前又笼罩着重重雾霾。因此有必要来点冷空气,还人们一个清晰的视觉。

实验表明,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约为300PPm,而当温室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大气中的2-3倍时,大部分蔬菜产量可以提高1倍。二氧化碳浓度充足可使蔬菜提早上市,减少农药用量,抑制硝态氮的反硝化,改善作物品质。

除了碳,人们还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——光,“万物生长靠太阳”虽是老生常谈,但因其可免费获得,也不在肥料之列,就把它放到了被忽略的位置,实为遗憾。植物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,光合作用的能源是光。没有光,光合作用就无从谈起。因此,仅关注植物的营养平衡显然不行,在研究植物营养平衡的同时把提高光照速率结合研究应用,才不失真正意义的生态平衡。

 好在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无限的,早在10几年前就有了CO2捕集专利技术面世,也有了提高光合速率的纯中药制剂《那氏齐齐发》专利技术推广。经过了10多年的实践应用的检验,两种技术已具完备,相关产品已在全国普及,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可靠基础。

理智地从头认识植物营养和光、碳、氢、氧、氮、磷、钾及其它中、微量元素之间的功能与关系,对认识当前纷繁的肥料种类、功能和用量、用法,对指导开发新的肥料品种,无疑都是有益的。

文章内容均来自张虎林 教授

整理:董文     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